找到相关内容889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的演变

    竺法护译的《阿差末经》所说:“令此禅定住平等,是名菩萨修行禅定……心行平等,心相平等,毕竟平等,发行平等,是名为定。住于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能及诸法等,是名为定。……自等故,他心亦等,是名为定。”这是以心住于平等(众生等、法等),是为菩萨的禅定。其文意是,菩萨修禅定,只要以平等做一切事,不必一定以打坐的方式进行。这与《维摩经》所说的“直是道场”以及后来马祖道一大师所说的“平常心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145045.html
  •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

    净心、平等。我们凡夫的大病就是一天到晚胡思乱想、妄念不息。这是最严重的自我伤害,是万千烦恼、无量痛苦、生老病死、六道轮回的主因。从现实生活真相看,胡思乱想不仅于事无补,反而扰乱正常生活、折损我们的福报...、平等。   烧香的道理更深,叫戒定真香,提醒我们修“戒定慧”,对治众生“贪嗔痴”三种根本大病。“戒定慧”是佛教修学的总纲领和最高原理原则。叫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智慧圆满叫成佛。此处所说的智慧不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651363.html
  • 佛陀证道的意义

    上责任。因此,我们当可以更坚固的平等来面对所有的经历。我们清楚知道自己生命中的遭遇是自己一手做成的,但同时我们不会有罪咎感的干扰。因为每一个新的选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。   佛陀的成道经验告诉我们善与...心灵资源来趋向它。  即使有人未准备作出上面所说的全力投资,佛陀的觉悟保证了快乐来自培养自身内值得培养的质素,如仁慈,敏锐,平等,正念,决心,信心与智慧。这个信息与世界告诉我们说要达至快乐就要长养不...

    谭尼沙罗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4854765.html
  • 公平与不争

    佛法是最讲公平的。佛法所说的公平就是平等平等是彻底的公平。佛法没有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相,没有能布施的人、所布施的对象与布施的事情,没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,佛法的思想就是这个层次!从不同的角度来谈,平等就是世俗所说的公平、公正。佛法讲平等,但并不否定世俗的公平性。论公平,自在人心,但若就事情而言、就每个人所遭受的结果而言,并不尽然会公平。譬如,家中有五、六个兄弟姐妹,要爸爸妈妈让每个小孩都读到...

    惠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3769756.html
  • 觉醒法师观点:以“五”面对眼前金融危机

    混乱,那么,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树立一颗平常心、无我、精进心、平等、慈悲,勇敢面对眼前的困境,以正确的心态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顺缘与逆缘。   1、以“平常心”冷静面对境遇变迁。   正如一...放弃计划;如果经过努力可以办到,那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,促成事业的成功和飞跃。   4、以“平等”处理自他关系。   缘起法从理性上深刻阐述了佛教的平等观。身处生死流转过程中的众生,因为各自业力、习性...

    觉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771686.html
  • 内观禅修中慈悲观之修习

    我们受苦,学会放下执着,对任何经验均保持平等。至此我们将可开始经验真正的快乐为何;它既非欲求的满足亦非恐惧之驱除,而是自欲求与恐惧束缚的循环中所解脱。当内在的甯静滋长时,我们即能清楚地看出他人正陷于...伤害,一般以自我为中心的反应是恐惧与愤怒,但事实上这些无助于改善状况只会增长负面情绪。若能保持内心的甯静及平等,甚至对伤害我们的人释出善意,自然有助于事情的转圜,而非仅在字意上理解或粉饰未被解决的负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073699.html
  • 刘长乐:跨越文化、地域与民族的智慧传播

    洞察力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以下重要贡献: 1、非暴力。佛教十善,以不杀为首,佛教五戒,列戒杀第一。和平只能从非暴力和不相信武力而来。 2、平等。佛祖的教训可以用五个字概括:怜天下万物。这是一种对...包容性。佛教的平等决定了其包容性,它大度地接纳别人,也深刻地改变自己,它坚信,包容无法改变过去,却能改变未来。 5、和谐论。和尚和尚,以和为尚。佛教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、人与人的和谐和人内心的...

    刘长乐

    |刘长乐:跨越文化、地域与民族的智慧传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4773851.html
  • 平等舍”修法口传教授

      菩提心修法有两种:(一)七因果;(二)自他平等相换。这两种修心法的前行都含有“平等舍”修法,如《摄般若波罗蜜多论》中说:   “于诸有情平等,起父母...是修心,摆脱亲、疏与贪、嗔的控制,进而对一切有情生起平等的“平等舍”。这种平等舍又有两种差别:   “七因果”中“知母”的...

    雍增·墀江仁波切 造 仁钦曲札 译

    平等舍|舍|平等|菩提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61435582.html
  • 佛法的教学艺术——四天王殿

      佛教正规的建筑,一进山门,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走天王殿,里面供养四大天王——护法神——当中供着弥勒菩萨。这样的供奉方式,使人一进山门,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。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,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,就是告诉我们:“学佛先要笑脸迎人,不能发脾气,一定要欢欢喜喜”。再看,他肚皮很大。“大”代表什么都能包容,不与人计较。所以也代表(教给我们)平等、喜悦相——对待任何人、任何事物,心里都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教育|净空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159201501.html
  • 愿是究竟菩提的关键

    我为王了吧?”以无清净心、无慈悲、无大悲、无平等、无菩提的原故,作诸有漏思维,作诸取舍思维;思念之际,心行亦成乖相——以期功故,沽名故,形仿他人,心外求作。...     开门见山,直而言之。自无始以来,有无数不可说微尘数众生,广修诸法,广行诸行,欲得如佛之正解脱事业;可少有几人能得究竟,不成正觉,乃至不见诸悉地。其根本原由,概其皆无大悲平等觉性,无为摄度...

    西莲

    菩提|大愿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1905132262.html